突擊檢查,請放下你的二郎腿!
想必你現在正蹺著二郎腿吧?為什么我們總會控制不住蹺起二郎腿呢?
原因很簡單!爽!
(來源:百度圖片)
蹺腿可以調整身體的重心,保持平衡,坐起來更舒服穩當。并且,當你蹺二郎腿時,能暫時放松下肢和足底肌肉,讓肌肉群更輕松一點。
對女性來說,蹺二郎腿可以防走光避免尷尬;對男性來說,蹺二郎腿看上去顯得更有范(當然還是看臉)。
那么,一時蹺腿一時爽,一直蹺腿一直爽?
實際上,網上關于蹺二郎腿的危害也是眾說紛紜:什么蹺二郎腿會得高血壓、靜脈曲張、影響生殖健康等等……
1. 蹺二郎腿影響生殖健康?
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蹺二郎腿會影響生殖能力。
蹺二郎腿時,大腿內側、會陰部位的散熱減少,產熱增多,導致局部溫度上升。
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℃,而睪丸產出精子的最佳溫度是35℃左右。當溫度超過到37℃時,會抑制精子的生成。
從這個角度看,蹺二郎腿導致的局部溫度上升可能影響男性生殖健康,但目前并沒有證據支持,偶爾蹺的話,并不會造成太大影響。
對于女性,蹺二郎腿不會引起像男性那樣的問題,但也有人說“女性蹺二郎腿會導致局部溫度升高,形成溫暖潮濕的環境,促進細菌繁殖,增加患婦科病的風險”。實際上,目前還沒有任何文獻報道證實,蹺二郎腿與婦科疾病有關。
2. 蹺二郎腿會導致高血壓?
血壓升高只是暫時的。
2010年,一項發表在《臨床護理雜志》(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)上的研究[1]發現,測量血壓時,如果患者在膝蓋處交叉雙腿,血壓顯著升高。
另一項發表在《高血壓雜志》(Journal of Hypertension)上的研究[2]也發現,當參加試驗的人蹺起二郎腿時,血壓會稍微升高。
不過,這些研究雖然支持了蹺二郎腿會讓血壓上升這一說法,但血壓也只是暫時性升高,目前暫無證據顯示,經常蹺二郎腿會導致高血壓甚至對心臟帶來危害。
不過,為安全起見,高血壓患者更應該盡量避免長時間蹺二郎腿。
3. 蹺二郎腿會引起靜脈曲張?
沒有證據表明蹺二郎腿會導致靜脈曲張。
下肢靜脈曲張俗稱“蚯蚓腿”,主要表現為青筋暴起,像蚯蚓樣爬滿小腿。長時間站立或坐著,都可能增加靜脈曲張的風險,但是沒有證據表明蹺二郎腿會造成同樣的效果。
但如果你已經患有下肢靜脈曲張或水腫,蹺二郎腿會導致病情加重,要盡量避免。
蹺二郎腿真正的危害,是容易導致骨盆和腰椎關節錯位,繼而引發腰腿痛。
長期單側蹺二郎腿,和長期單肩挎包、側向一邊使用電腦一樣,難免會將身體重心偏向一側,造成左右偏廢。
人在蹺起二郎腿時,骨盆向一側傾斜伴扭曲,相連接的腰椎也跟著扭曲,日積月累,就很容易導致骨盆和腰椎錯位,壓迫神經引起腰腿痛。
這樣也容易導致腰椎間盤長期受力不均勻,導致椎間盤退化加快、脆性增加,一旦有彎腰用力等外部作用就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,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。
蹺二郎腿也可能導致骨盆、脊柱旋轉,一側的肌肉不正常的拉伸,導致單側腰肌勞損,引發腰背痛。
劃重點!日復一日采用蹺二郎腿的坐姿,容易造成:
1. 腰臀部疼痛,甚至引起頸背部不適等癥狀。
2. 骨盆偏歪、長短腳。
3. 嚴重的話會導致容易腰椎間盤突出。
不僅如此,肩背部不平、骨盆傾斜、高低肩一系列拉低顏值的危害,也會隨之而來,就問你怕了嗎!
那么,我們應該怎么坐呢?
我們很多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坐在電腦前,正確的坐姿應該是:
1. 坐在椅子上時,大腿應與座位平齊,或稍微低于座位,雙腳在地面上應放平,如果身高較高或較低,請調整座椅高度。保證膝關節和髖關節都≥90°。
2. 如果椅子無法調整到正確高度,可使用腳凳或踏板。
3. 脊柱應與椅背平行,椅背應稍微傾斜,大約呈100-110°角,這樣坐著工作的時候,背部可以得到有效支撐。
當然了,無論你坐姿多端正,長時間久坐照樣傷身體!在保證正確坐姿的同時,定時起來活動活動才最重要!
總之,蹺二郎腿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,對健康人而言,一般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影響,偶爾放松下,蹺一蹺二郎腿也不是什么大事。
但還是盡量養成不蹺二郎腿的好習慣,實在戒不掉也一定要注意不能久蹺,最好雙腿輪著蹺,起來走動走動。此外,本來就有高血壓、下肢靜脈曲張、腰背不適、深靜脈血栓等問題的人,最好避免蹺二郎腿。
參考文獻
[1]Pinar R, Ataalkin S, Watson R.The effect of crossing legs on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.J Clin Nurs. 2010 May;19(9-10):1284-8. doi: 10.1111/j.1365-2702.2009.03148.x.
[2]Michelle van Velthoven;TheoThien;SuzanneHolewijn;Gert van der Wilt;JaapDeinum.The effect of crossing legs on blood pressure.Journal of Hypertension. 28(7):1591–1592, JULY 2010DOI: 10.1097/HJH.0b013e32833926db
來源:騰訊醫典內容團隊
聲明:素材來源于網絡,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